【健康“医”靠】乏力、肌痛、肺病变: 警惕中老年“隐形杀手”ANCA相关性血管炎
一、不明疼痛,原是血管在“发炎”
71岁的杨先生(化名),三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四肢肌肉疼痛,以双上肢、双下肢近端为主,伴乏力、纳差,症状逐渐加重,甚至行走受限。他自以为是“感冒”,自行服药却未见好转。
在我院中医(风湿)科住院期间,医生为他进行了系统检查。检验报告提示: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沉显著升高,血红蛋白降低(贫血),更关键的是——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(MPO-ANCA)显著升高>200AU/ml,pANCA阳性。胸部CT显示:双肺下叶间质性炎变。结合患者肌肉痛、乏力、纳差、体重下降等表现,真相终于浮出水面:这不是简单的“感冒”或“关节炎”,而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!
专家健康科普
肖明伦
中医(风湿)科副主任
二、什么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?
ANCA相关性血管炎(ANCA-associated Vasculitis, AAV)是一组以小血管炎症和坏死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其命名源于患者血清中常检测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(ANCA)。该抗体异常攻击自身小血管壁,导致全身多器官受损。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,起病隐匿,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极易误诊。
三、为什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?
1.症状不典型:常以乏力、发热、体重下降、肌肉酸痛、关节痛等非特异症状起病,易被当作“感冒”、“疲劳”或“老年性关节病”。
2.多系统受累,表现多样:可累及肺、肾、皮肤、神经等器官,例如:
肺部:咳嗽、气促、间质性肺病、肺出血(危及生命)
肾脏:血尿、蛋白尿,甚至快速进展为肾衰竭
皮肤:紫癜、红斑、溃疡
神经系统:肢体麻木、周围神经病变
3.缺乏认知:非风湿专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,未及时进行ANCA抗体检测。
4.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常见表现与危害:
全身性表现:发热、乏力、体重下降、食欲减退 体质虚弱,消耗性疾病;
肺部:咳嗽、气短、间质性肺炎、肺纤维化、肺泡出血、呼吸衰竭、肺功能不可逆损伤;
肾脏:血尿、蛋白尿、肾功能异常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、肾衰竭需透析;
皮肤:紫癜、红斑、溃疡、结节 皮肤破溃、感染;
神经系统:肢体麻木、疼痛(周围神经病变)、头痛 感觉运动障碍;
肌肉关节:肌肉疼痛、关节痛(但无侵蚀性破坏) 活动受限,生活质量下降。
四、哪些征兆需警惕ANCA相关性血管炎?
若中老年人出现以下无法用常见病解释的症状组合,应高度警惕:
1.一般症状:持续乏力、消瘦、发热、食欲差;
2.肌肉关节:明显的肌肉疼痛(尤其近端),伴关节痛;
3.呼吸系统:干咳、活动后气短,CT提示“间质性改变”;
4.肾脏异常:尿液检查发现血尿、蛋白尿;
5.皮肤改变:出现紫癜、红斑、溃疡;
6.神经症状:新发的肢体麻木或疼痛。
五、如何诊断?
核心检查:血清ANCA抗体检测(包括MPO-ANCA和PR3-ANCA)。
炎症指标:血沉(ESR)、C反应蛋白(CRP)常显著升高。
影像学检查:胸部HRCT是评估肺间质病变的关键。
组织活检:皮肤、肾脏或肺组织活检发现小血管炎可确诊。
排除其他病:需排除感染、肿瘤、其他结缔组织病(如狼疮、类风湿关节炎)。
六、治疗与预后:可控可治,需长期管理
1.治疗目标:尽快控制炎症,诱导缓解,防止不可逆的器官损伤,减少复发。
2.主要治疗手段:
激素:如泼尼松,是初始治疗的基础,快速控制炎症。
免疫抑制剂:如环磷酰胺、利妥昔单抗、硫唑嘌呤、甲氨蝶呤等,用于诱导和维持缓解。
对症支持:护胃、补钙、补钾、预防感染等。
3.预后:本病虽需长期治疗随访,但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病情缓解,恢复正常生活。若不及时治疗,重要器官(如肺、肾)受累可导致功能衰竭,危及生命。
【专家提醒】
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可治、可控的慢性病。其症状隐匿,像一位“隐形杀手”。对于中老年人出现的不明原因的乏力、肌痛、咳嗽气短,切勿简单归咎于“年纪大了”,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,进行ANCA抗体等相关检查,实现早诊断、早治疗,是保护脏器功能、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!
投稿:中医(风湿)科 彭泽燕
编辑:宣传科
美编:宣传科
初审:中医(风湿)科 宣传科
审核:朱渝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